邮箱: @ 密码:
>> 新闻集萃 >> 社内要闻
联合国总部永久陈列王林旭艺术作品观感
发布日期:2018-01-22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进入21世纪的中国艺术所面临的更大课题和挑战在于,如何从自身的文化变革和艺术创新中走出,站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前沿,面对当代世界范围内不同文明的差异,从全人类共同发展和需要的角度出发,真正有效地给世界艺术的视觉宝库提供富有前瞻性、建设性和共享性的艺术作品。

换句话说,今天中国艺术界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是,当代中国能否给世界提供可以共同讨论和分享的艺术创造?如果能够,那么,什么样的艺术创造能够适合这个人类共同的目的和心愿?

工业时代(纸本 综合材料 )  王林旭

2016年9月中旬,我受联合国副秘书长、文明联盟高级代表纳赛尔先生和九三学社中央常委、联合国秘书长艺术顾问、文明联盟艺术家代表王林旭先生的邀请,专程来到纽约联合国总部,现场观摩安理会会议大厅门厅口左右墙面上悬挂着的两幅巨作《共同的家园》和《互动的世界》。这是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在最显要的位置永久陈列的两件作品,它们的作者就是来自中国的艺术家王林旭。能够将自己的画作悬挂并永久陈列在这里,这是世界上许许多多艺术家的梦想。在联合国的历史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能够被联合国展示和收藏。而王林旭的作品,二十年中,已经先后两次作为最重要的作品得到展示和收藏,特别是这一次仅他一人的两幅巨作悬挂和永久陈列在安理会大厅门口,这是史无前例的。看到眼前的场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共同的家园》以毛竹为题,毛竹生于自然,顺与自然,朴实坚韧,枝节挺拔,体现了家的茂盛和人的气节,新颖地诠释了人类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互动的世界》以自然意象为轴,用鲜明的色彩关系和动感的形象变化,以超以象外的情感表达,呼吁人类超越文明差异和暴力冲突,寻求互动和共识。

联合国永久陈列:共同的家园(纸本 综合材料 )    360×280cm  2012年  王林旭

面对这两幅巨作,一个从水墨画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脱茧重生的历程跃然而出——王林旭以画竹闻名遐迩,二十年前,他就是以葱郁挺拔的竹子与联合国结缘。现在,竹子依然作为《共同的家园》的画面形象,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竹子的表现方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墨线和笔力让位于水墨的冲渍和色彩的铺盖;原本以线塑形、以墨成面的墨竹,如今以冲墨作底,以岩彩为竹;形与色,墨与影,在宣纸上反复交融和穿插,形成丰富的光感和空间层次。该作品突破了单色绘竹的传统,融合了西方抽象绘画的色彩观念和空间关系,使整个画面蕴含着于形似中求神似、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劲健之气,令人耳目全新。

与这幅极富革命性的高360厘米、宽280厘米的竖构图《共同的家园》相向呼应的,是令人心神驰荡的宽阔的《互动的世界》。在宽610厘米、高244厘米的画幅中,超越于现实世界具体物象和场景的艺术表现,动荡与静默、绚丽与平淡、混沌与清澈、粗狂与优雅、光明与幽暗,相互交融和互补,既表现出一种关注自然生态、呼唤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境界,又表现出对国家间包容、理解、和平、公正与协作的精神倡导。

联合国永久陈列:互动的世界(纸本 综合材料 )244 × 610cm 2012年 王林旭

从取意传统主题的《共同的家园》而入当代情境的《互动的世界》,在安理会大门厅的这两件巨作,由景物象征而成色彩抽象,自线条勾划而为空间层次,王林旭的艺术既承继了中华传统的意境旨趣,又呼应了其他文明对色彩和空间的体认与喜爱;既彰显了中国人对家的眷顾,又融入到世界各国对人类共同生存条件和生命意识的尊重与呵护的洪流之中。因此,在我看来,《互动的世界》是对《共同的家园》在视觉形态和语言创造上的再一次提升,它向到访和观看的所有人宣示着中国艺术家变革自身的艺术形式,融入并且引领当今世界性绘画艺术的决心、能力和所达到的高度。

几乎所有驻足《互动的世界》前的不同肤色和国籍的人士,都被画作那充满动感色彩和浓郁情绪的抽象形象所感染,他(她)们惊讶于这神奇的画面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更好奇于作者是谁?来自哪里?而当环顾大厅,他(她)们通过与之遥相呼应的《共同的家园》,意识到这是一位东方的艺术家,他描绘了东方人喜爱的竹子,但他的宣纸上的水墨不再是单色,而是融汇了西方和当代的许多视觉元素,比如富有肌理和质感的色彩表现,比如传递光感和动感的空间层次。

王林旭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联合国的高度重视和欣赏,在我看来,最为根本的就是艺术家能够站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出发。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很多,归结起来大致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尽管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因为受到各自文明传承的影响,对和平和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各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但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开展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应对包括自然和环境等一切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社会与自然的因素,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是全体人类的共同关切。而这正是世界上所有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关注并且不遗余力地寻求各种视觉形式加以表现的核心。身为自幼研习中国传统水墨的艺术家,王林旭必然要面对如何继承本民族和本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的问题,但他二十多年来在三任秘书长任职期内对联合国文化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经历,使他获得了广博的知识和旷阔的视野,增强了转化和发展传统、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共建共享性文化的勇气和决心。

岩爆(纸本 综合材料 )  王林旭

联合国给了王林旭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平台,而他自身的文化智慧、艺术才华和勤奋努力,让他能够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待本民族国家的历史和传统,理解其他民族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寻找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文化传统与发展创新的最大公约数。

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文化上的自然主题,就是艺术上的生态主题,就是科学上的环境保护主题。和平与发展,不仅指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信仰与信仰之间的相互尊重、友好交往,而且也指这些不同文明圈相互协调、共同应对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一切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在民族、国家、种族和信仰等因素所形成的不同文明之间,对待社会发展的制度层面往往争论和分歧很多甚至很大,对待各自表现和反映社会发展的文化艺术的语言形态、风格样式和审美趣味也存在隔阂和误解,但是在对待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却相对来说共识多而且更加迫切,因为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生活在不同文明里的人们更愿意也更容易在面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时候达成相互协调的一致性。放眼当今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主题和表现方式上对自然和生态的可持续的关注已成蔚然之风。国际当代艺术的新趋势已然紧紧围绕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主题。

沙尘暴(纸本 综合材料 )   王林旭

博写自然的水墨画,以尊崇自然为最高精神归宿,现在在王林旭的手中,迎来了一次融入世界、共享自然主题并且构建新的世界性的绘画语言的时刻。《共同的家园》和《互动的世界》这两件巨作的基本特点是取于象外、略于形色,将艺术创作的主题定位于现实社会之外的自然树木和浑莽天地,不再是对具体人物景象的描摹再现,也不再是对社会景观的具象关照,而是从自然草木出发,对大气盘旋的宇宙大象宏观理解和冥想,循序渐进又彼此呼应。他的作品以大自然的山水植被的四季更迭与风云雾雪的氤氲变幻为素材,在材料上把传统的宣纸和水墨材料与金、银、朱砂等材料融为一体;在绘画中兼收泼墨、叠画、软笔和硬笔等多重技法;在艺术语言方面综合了中国画的美学精神和西方绘画的抽象理念,借助于西方抽象的方法表达了中国的艺术观念。正是这一点,使得他的作品既展现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审美,又保持了东方艺术的特有的文化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艺术气质。所以,引起了国际上的浓厚兴趣和欢迎。

我在联合国参观王林旭画作期间,适逢第七十一届联大会议暨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会召开前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总部第十六次会见了王林旭。潘基文高度肯定了王林旭的艺术工作。他指出,王林旭用艺术作品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弥合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共同的家园》和《互动的世界》犹如两面明镜,向全体联合国成员国昭示着和平对于各个国家的意义,环境和气候对于全人类的影响。潘基文秘书长表示,王林旭的《互动的世界》将激励世界各国为人类的和平与社会发展做出努力。《共同的家园》提醒着人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关注气候变化发展,保护世界共同的家园。秘书长表示,期待着王林旭在未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艺术创作,为联合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月印万川(纸本 综合材料 )   王林旭

王林旭在国际最重要舞台上取得的艺术成就不仅令人感叹不已,更让我们思考良多。首先,很难想象,如果王林旭固守传统水墨画,在水墨画的既有范围内试图另辟蹊径,其艺术作品的影响力能够被中华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语境中更加广大的观众所喜爱和推崇。此前几代中国艺术家和当今无数艺术家,都在尝试如何让传统水墨画进入世界文化的主流视野,却忽视或者无法解决东方水墨的韵味与西方抽象艺术的观念之间的融合,因为极少有艺术家能够从超越民族、国家、种族和信仰的高度以全人类共同的问题为创作主题,以探索传达人类共同视觉理想和观念的一种新的世界性绘画语言样式为己任。

其次,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长久以来,人类社会存在着不同文明的生态,即便是进入到当下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看待和评价彼此文化优长的准则和观念,也不尽相同,甚至冲突和抵牾。联合国的存在,正是引入一种开放的协商和对话机制,在不同和差异的文明规范和文化准则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因此,联合国在文化上的态度,在艺术上的取舍,应当视为是对人类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文明多样性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舍此,人类不同文明内部对待文化的标准很难达成文明之间的共识,很难形成一种新的覆盖面广、认同度高的世界性文化艺术倾向。

最后,长期以来,艺术作品的价值评估来自于评论界、媒体界、艺术机构、市场和收藏,这些环节构成了整个“艺术世界”。这个“艺术世界”在不同文明内部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其实有着为数众多的存在方式和呈现形式,各个环节在整个“艺术世界”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大小有别。正因为如此,王林旭艺术作品在与各种“艺术世界”的存在方式和呈现形式相互交集的同时,能够超出“艺术世界”而进入更加广阔和丰富的人类不同文明之间去寻求对话和沟通、理解与交流,这就拓宽了“艺术世界”不同程度的精英化局限,让艺术从不同文明的共同处入手,弥合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由此,王林旭的艺术作品的价值评估不仅产生自“艺术世界”,更来源于全世界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的人们的认同、接受和喜爱。因此可以说,王林旭的作品真正体现了联合国的宗旨。来自东西方不同“艺术世界”的肯定正在强化着王林旭的艺术价值,而来自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的肯定,则让王林旭的艺术站在了面向全体人类、表达其共同情感和认识的层面上。这一点足以说明,王林旭的艺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来源于不同文明中的所有人,它服务于全体人类并且接受着最广泛的检验。(高  岭)

王林旭艺术简历

王林旭  1959年6月生,山东平度人,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文化总监、国家民族画院院长、联合国文明联盟艺术家代表、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民委突出贡献文化艺术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被评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学科带头人。

个  展:

2017年9月《云水间》、《梦》王林旭当代水墨艺术作品展(美国,纽约)

2017年8月《黑白综合》超象水墨系列作品展(美国,纽约)

2016年8月-12月《Me·My》王林旭超象艺术展(山东, 青岛)

2015年7-10月《Me·My》王林旭超象艺术展(意大利, 威尼斯)

2015年6月王林旭当代水墨“松、竹、梅”作品展(民族文化宫)

2015年5月王林旭超象艺术沙尘暴系列作品展(民族文化宫)

2014年12月当代“超象”艺术作品《互动的世界》和《共同的家园》永久展陈在联合国总部安理会东大厅(美国 纽约 联合国总部大楼)

2014年 “情系桑梓.王林旭超象艺术作品展” (山东美术馆, 济南)

2013年“超象---王林旭当代水墨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

2013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王林旭当代艺术展”(东北亚艺术中心,长春)

2013年“王林旭超象艺术展”(马萨诸塞州公立大学,波士顿美术馆)

2013年“王林旭超象艺术展”(联合国大厦,纽约)

2012年“王林旭超象艺术展”(纽约现代博物馆、亚洲文化中心,纽约)

2011年“王林旭超象艺术展”(纽约大都会交流中心,纽约)

2011年“王林旭超象艺术展”(马里兰州陶森大学,陶森大学美术馆)

2011年“王林旭超象艺术交流展”(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华盛顿)

2010年“超象”(北京画院,北京)

2004年“‘墨竹’王林旭水墨艺术专题展”(釜山美术馆,釜山)

1996年“当代艺术展---互动” (维也纳国家美术馆)

1996年“当代艺术展---裂变.互动”(巴黎,法国国民议会)

1995年“王林旭画展”(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

1992年“王林旭水墨画展”(东京国立美术馆)

1990年“王林旭墨竹艺术展” (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

主要联展:

2007年“中国名家书画展”(香港会展中心)

2007年“东方当代艺术交流展”中国和日本艺术家作品联展(北京)(东京)

2005年“关怀-自然”王林旭赴秘鲁、巴西举办画展(圣保罗艺术中心)

2005年“互动.裂变”(华盛顿现代美术馆,华盛顿)

2001年“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澳门艺术中心)

2000年“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东京国立美术馆)

1999年“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纽约联合国总部)

 

科研项目:

作为国家领军人才项目,所领导的团队主持研究国家“民族文化发展与当代艺术创新”重大项目和当代中国水墨“超象”艺术课题,所提出的生态美学论在世界主流美术学刊上发表。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卓越艺术家金奖”。2013年6月受邀出席联合国“文化与发展大会”,并担任联大专题辩论会的主讲人,是唯一的来自世界绘画领域的专家代表,2014年被评为国家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学科带头人。2014年12月,王林旭创作的当代“超象”艺术作品《互动的世界》《共同的家园》被联合国收藏,长期陈列在安理会大楼东大厅。2016年1月任联合国文明联盟艺术家代表。

 

获奖情况:

1990年获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颁发的“中国墨竹艺术作品展金奖”。

1990年获文化部艺术局、亚运会组委会大型活动文展部、中国美术馆、联合颁发的墨竹艺术作品为亚运会做出重大贡献奖。

1992年获日中友好会馆颁发的“日中友好文化交流金奖”。

1994年获日本国会颁发的“日中友好交流贡献奖”。

1995年获联合国颁发的“联合国和平使者世界艺术家金奖”。

1995年获新加坡狮城艺术家金奖。

1996年获法国颁发的“巴黎文化金奖”。

1997年获南非颁发的“曼德拉艺术金奖”。

2003年获美国旧金山市政府颁发的世界艺术家中国水墨画金奖。

2003年获大韩民国颁发的“釜山艺术金奖”。

2004年国画《雨霁》获得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荣誉作品金奖”。

2011年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卓越艺术家金奖”和“年度慈善家人道主义贡献奖”。

2014年当代艺术作品《APEC蓝·互动》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金质作品奖”。